成婚困难比例近七成 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的生存现状
此外, 这种“买婚”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缓解男性婚配压力的作用,但大龄未婚男性遭受骗婚的案件时有发生,这对外来媳妇和大龄未婚男性个人和家庭都带来严重的伤害。受访的安徽某地各乡镇都有骗婚案例发生:被骗的多是大龄未婚男性,常常被人以“正常”的“买婚”为由被骗取几千到几万元不等的财物;有的“外来媳妇”在婚后一两天逃跑,有的则在生子后失踪。百村调查显示,近三年存在“外来媳妇”失踪或逃跑事件,其发生频率最高的在西部地区。由于缺乏有效证据,当地公安机关很少立案,导致骗婚数量增加,且很少采取法律手段解决。最后,这种“买婚”模式带来的是男性难以成婚的风险向更加贫困的新娘输出地转移。
大龄未婚男性群体给父母带来了经济及心理的双重压力。安徽某地的调查显示,大龄未婚男性为父母提供更多的生活照料,但不能带来父母较高的生活满意度:75%的大龄未婚男性的父母为儿子的婚事着急,近半数认为因儿子难以成婚自己饱受歧视。
大龄未婚男性群体的存在对社区的社会风气、经济、公共卫生及社会治安产生了负面影响。首先,未婚男性失婚现状及已婚男性的潜在失婚危机有可能引发拐卖妇女儿童案件,许多大龄未婚男性对于“买婚”持理解的态度。其次,大龄未婚男性群体的存在加重了社区扶贫和社会养老保障的负担。百村调查数据显示,44%被调查村的村干部认为本村的大龄未婚男性群体生活贫困、缺乏家庭养老支持,社区扶贫和社会养老负担比较贫困,这一问题在西部农村地区更为严峻。再次,超过一半的大龄未婚男性处于严重的性匮乏状态,其性途径主要通过婚外渠道,大龄未婚男性更多地采取风险性行为,有可能加剧性病、艾滋病等的传播,威胁公共卫生安全。最后,大龄未婚男性的一些恶习影响了当地社会治安及社会风气。终日游荡、赌博、参与群体性案件等行为对当地社区治安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