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婚姻

婆媳关系:互为“坏妈妈”

新快报  2017-08-10 21:29

【3】抢爸爸的“坏妈妈”

3岁到6岁期间,是“俄狄浦斯期”, 这一时期,孩童的性心理开始萌生并发展,对父母中与自己为异性的更喜欢亲近,即女孩对爸爸更亲近,男孩对妈妈更亲近,再加之爸爸与妈妈之间的亲密关系,让孩童感受到妈妈(或爸爸)与自己存在着竞争,即谁更能得到爸爸(或妈妈)的关注和喜爱,谁能拥有爸爸(或妈妈),从而产生出嫉妒妈妈(或爸爸)、视妈妈(或爸爸)为威胁的心理状态。

进入到婆媳关系,“俄狄浦斯期”的情结同样会生发出来,婆婆认为儿媳妇在跟自己抢儿子,而儿媳妇认为婆婆在跟自己抢丈夫,这种冲突的根源其实在于潜意识当中的“俄狄浦斯情结”。

再有,倘若“丈夫”的角色,在一个家庭中长期缺位,那么妻子的注意力很可能会部分或全部转移到孩子身上,以补偿因“丈夫”角色缺位而导致的内心缺憾和空虚,换言之,假如婆婆的丈夫长期在家庭中角色缺位,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儿媳妇的介入,就更容易成为她的“假想敌”,认为儿媳妇在跟自己抢儿子,进而对儿媳妇产生不满愤怒的情绪……

【4】女性间的嫉妒心理

再从另一个层面来分析,女性与女性之间,相对男性之间,较容易出现嫉妒心理,男性与男性之间易出现的是竞争态势。

上一页下一页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时刻新闻

热点推荐

热门图集

情感>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