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周报 2017-08-22 08:37
但有些时候,赖凯颖还是会觉得又不甘心:毕竟家人供自己留学花费超过100万元,对比自己不到6000元的月薪,“要做差不多20年才能回本啊,”她自嘲道。
母亲打工攒学费,求职中的优势只有语言
和家境富裕的赖凯颖不一样,刘逸凡的家庭只能算是中产阶层。
2011年10月,19岁的刘逸凡抵达日本大阪。他花了一年半的时间学习日语,通过留学生考试和日语等级考试,随后报考了在日本国内相当普通的一所大学—大阪经济法科大学,专业是经济学。
刘逸凡的母亲曾到日本工作两年多,积攒下了可供他出国留学的十几万元教育“基金”。
大三修完所有学分,他大四开始奔波在日本各个公司的就职活动中,计划在日本工作一段时间以后再回国,但在求职中处处碰壁。
“日本对外来求学的学生包容性还不是很大,而我在日本找工作的优势就是中文,很多日本留学生在日本的工作是一些免税店的销售。觉得自己怎么也是一个留学的本科生,总不能在日本做个销售,卖手机吧。”
在日本经历了十个月的求职,刘逸凡5月份回国后就开始在网上投递简历,收到两家北京公司的面试通知便奔赴北京。
到北京的第一个星期,刘逸凡面试了两家贸易公司,都是对外贸易的工作岗位,这也是他最初向往的工作,在面试后却没有收到任何通知。“我在国外是到处碰壁,回国找工作就觉得压力很大,很怀疑自己的能力,也因为是留学生身份,父母送出去念书也是十几万元的花销出去了,心里很多不安。”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