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史海钩沉

一场全民参与的“除四害”运动:麻雀是怎么被“平反”的?

北京日报  2018-04-27 11:47

在这场如火如荼的“除四害”运动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比如,本报1958年1月21日3版刊登的读者来信中,北京林学院的张中就反映:“有一天我到东郊去,路上碰见几个小学生在场里捉老鼠。一个小学生发现一只老鼠,大家一齐围剿,但是,当他们发现这是只秃老鼠没有尾巴的时候,就把它放跑了。我问他们为什么,一个小学生回答:‘老师叫我们打了老鼠交尾巴。没有尾巴要它干什么。’我说:‘没有尾巴,也是一害呀’。他们点头笑了。由此可见,这位‘尾巴主义’的老师,还没有把‘除四害’的道理,跟学生们讲明白。”(1958年1月21日《北京日报》3版,《老师是“尾巴主义” 学生放走秃老鼠》)

其实,早在1956年,本报就曾刊登《为死老鼠奔忙》一稿,记录了一些居民为了统计捕鼠数据而被反复折腾的情况。文中提到,西单“除四害”办公室每天要街道办事处填写这样一张捕鼠数字日报表,表上的项目多达8个:机关,工厂和工地,学校,工商户,托儿所和幼儿园,国营公司和合作社,红十字会会员,一般居民等。每天捕老鼠的数字,都得分门别类地填写个一清二楚。居民积极分子每天都得为统计一般居民和红十字会会员以及妇女积极分子的捕鼠数字而奔忙着。一只老鼠是被红十字会会员或一般居民打死的,还是被妇女积极分子或其他的人打死的,追求诸如此类的一些数字,对于捕鼠工作并没有实际意义。

麻雀得到“平反”

上一页下一页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时刻新闻

热点推荐

强坛热帖

热门图集

历史>史海钩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