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读图

"国剧旗手"郑晓龙:考虑市场 但不能脱离生活和人性

北京日报  2018-11-13 14:15

一穷二白

靠植入广告支撑拍剧

郑晓龙进入北视中心没几年,就成了中心的副主任,他自己调侃说可能还是“业务能力比较强”。北视中心虽是国营单位,但郑晓龙除了主抓业务,同时也要兼顾经营,这意味着中心一百来号人的吃喝问题都要靠他来解决。

“北视中心那时候是差额拨款单位,财政一次性拨付全年经费,但算下来只够发五个月的工资。”剩下的七个月工资怎么发,员工的福利待遇怎么给,包括拍电视剧的费用怎么来,郑晓龙说其实都得自己想办法。据他回忆,他后来正式当上中心主任的那一年,中心还欠几百万元外债,为了躲债主,一听说对方公司来人就赶紧让员工们关灯,“假装没人上班,躲着人家。”

1991年,郑晓龙开始策划拍摄国内第一部情景喜剧《编辑部的故事》,中间遭遇资金困难,还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矿泉壶公司的出现,解了燃眉之急。熟悉这部剧的观众可能还记得,第五集里余德利神神秘秘地从外面抱回来一个矿泉壶,还告诉牛大姐这是专门喝矿泉水的,“这玩意儿少喝,喝多了打嗝”,广告植入得合情合理又很自然。

仅仅依靠植入广告还不够,1993年筹拍《北京人在纽约》,郑晓龙的父亲从三九胃泰药厂拉来了50万元赞助费作为启动资金,最后又以固定资产作抵押担保,从中国银行借到150万美元,才维持了海外拍摄的高昂费用。在美国拍摄期间,整个剧组十分节俭,40多人的剧组分两拨住在一栋别墅和山下的酒店里。为了省钱都在别墅里做饭吃,制造的生活垃圾也多,后来因为乌鸦翻垃圾桶被周边邻居发现而报了警。“美国那边有规定,一个住所不能住太多人,别人怀疑我们是非法居住,就把我们给告了。”郑晓龙回忆,那时候国产电视剧还是草创初期,不像今天有很多热衷投钱的机构和公司,“没有什么‘金主爸爸’,更多的就是餐馆老板、做服装生意的,后来有一些是煤老板。”

上一页下一页

简版彩版触屏版

Copyright © 2014 Peopl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