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文化

写坏11部手机的马慧娟 加入中国作协

北京青年报  2020-08-24 08:00

16岁初中毕业后,马慧娟没有再上学——因为家里种的小麦生了锈病,庄稼没有收成,家里面没有了经济收入,无法再供她上学。自此,干农活成了她的生活重心。

繁重的农活并未打消马慧娟爱读书的热情。18岁那年,她揣着打蕨菜积攒的20多元钱去了县城。新华书店浩瀚如海的图书看花了她的眼睛,但是口袋里的钱极为有限,她咬咬牙,用18元钱买下宁夏作家张贤亮的中短篇精选。这是她人生第一次花钱买书,也终于有了一本属于自己的书籍。

20岁时,马慧娟嫁给了同村一起长大的一个小伙子。对于生活在偏远山区的乡下女性来说,结婚意味着要跟理想告别。但在马慧娟看来,这不是告别,而是诀别,她将同学们鼓励她继续读书的信件全烧了。

成长

28岁500元买第一部手机

去不了远方先把眼下记录

正当马慧娟在和青春与理想诀别、嫁作他人妇的时候,她的人生迎来极大转折——赶上了政府实施易地搬迁扶贫工程,他们一家从宁夏固原市泾源县移民搬迁到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红寺堡镇玉池村。在红寺堡这个全国最大的易地单体生态移民扶贫集中安置区,马慧娟种田、养牛、养羊、打工,日子越过越红火。

2008年,马慧娟心中渴望读书与写作的梦想再一次被点燃。她又任性了一次,花了500元钱给自己买了一部手机。在她看来,拥有一部手机是一个女人拥有自由的权利。“你所有的时间要么给了土地,要么你去打工,要么给了家里的老人孩子,以及喂牛喂羊。我买了这个手机,这个手机就是我的。”

上一页下一页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时刻新闻

热点推荐

热门图集

文化>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