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坏11部手机的马慧娟 加入中国作协
2009年,侄子给了马慧娟一个QQ号,并给她起了网名“溪风”。她很喜欢这个有意境的名字。进入到QQ空间,和网友们留下的文字相遇,这让她看到了她一直向往的远方,“既然去不了远方,就先把自己的眼下先写下来再说。”
就这样,无论是在田间地头做农活,还是建筑工地上搬砖,只要有空闲时间,马慧娟就会在手机上敲字,写下自己的所见所闻和农村街坊邻里那些事。起初,家里人有些不太理解她这种行为。婆婆有时会埋怨她,“你一个农村妇女,不好好相夫教子干农活,有事没事捣鼓手机,能靠这吃饱饭,赚得了钱么?”
对此,马慧娟装作没听见,也不急着去辩白。因为她也明白,在宁夏这个比较偏远的西北地区,生产力低下,群众生活不富裕,思想观念比较保守落后,跟身边的人去谈写作谈理想,是一件很可笑的事情,除非通过自己的坚持创作成功了,才会被旁人所认可。
逆袭
坚持创作用坏七部手机
《溪风絮语》2016年出版
马慧娟在手机上持之以恒地创作着,通过QQ空间与外界的网友交流着信息。得知马慧娟因为付不起手机流量费快要放弃写作时,一位湖南网友连续3年每年为她充1000元话费;看到马慧娟手机坏了,QQ空间一个月没有更新,一位江苏网友给马慧娟寄来2部手机;还有网友给马慧娟寄来各种各样的书籍……未曾谋面的网友的支持,让马慧娟在QQ空间的纪录从几十字的“说说”逐渐发展成几百、几千字的随笔和散文。
2014年,在一位QQ好友的帮助下,马慧娟以“溪风”为笔名的散文《我们苦中作乐的生活》刊发在《黄河文学》杂志上,并收到了930元稿费。生平第一次看到自己在手机上敲的字变成了纸质的铅字,闻着杂志散发出的油墨香,马慧娟激动得热泪盈眶。
| 上一页 |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