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文化

锻造现实题材网络文学精品(圆桌谈)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0-08-28 08:07

肖惊鸿:优秀现实题材网络文学要具备网络文学的本体特征。比如陈酿的《传国功匠》以悬疑和寻宝为框架,借青年一代守护传统温州瓯宝的故事,展现中国东南瓯越大地独具地方特色的工匠技艺和民间艺术瑰宝,在历史—现实故事中,传递中国精神,成为这方面的代表。

记者:以往创作中,网络文学作家以奇幻、玄幻、穿越、武侠等见长,在转向现实题材的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

何常在:从其他题材转到现实题材的作家,都会遇到转型的痛苦。现实题材是接地气、有人间烟火气的题材,需要日常逻辑和缜密的生活常识,不能只凭想象来任意安排情节,刚开始尝试现实题材的网络作家可能感到困难。此外还要考虑读者接受问题。现实题材网络文学作品不容易写长,也会导致用户黏性弱,影响阅读体验。

肖惊鸿:我认为困难有二:一是概念。不少网络作家对现实题材的概念模糊,二是创作手法。并非回归传统文学才是网络文学现实题材的唯一出路,我认为最好的出路恰恰是体现网络文学创作的本体特征,同时又注入现实生活观照。

欧阳友权:现实题材升温,对促进网络文学关注时代、关注社会、关注普通人的生活,补上“宅”“玄”“空”造成的短板,无疑有着矫治积弊的作用。但一些现实题材的网络文学作品虽然写的是现实生活,却仅仅把现实作为文学的“打卡地”和“留言板”,停留在书写生活皮相、“为现实赶场”的阶段,其内在精神与真正的现实是隔膜和游离的,因此网络作家需要努力探索现实题材与现实主义文学之间的“精神合榫”问题。

记者:读者对现实题材网络文学有期待,但也存在一些作品“主流叫好”而“读者不叫座”的“落地尴尬”,现实题材网络文学如何收获更多读者的关注和认可?

上一页下一页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时刻新闻

热点推荐

热门图集

文化>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