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
针对这些问题,这份意见特别强调推动博物馆教育资源与学校教育需求的有机衔接,更加明确教育部门和中小学校、文物部门与博物馆各自在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责任分工和具体要求,更加突出博物馆教育课程开发与教育目标、教学内容的互补和有机融合。同时,我们将在长效机制建设上发力,以一系列实招、硬招强调品牌建设、引领示范、考核评价。
资源建设均衡化、针对性、广覆盖缺一不可
问:博物馆是非常特殊的学习场所,不同地区、不同学段的学生情况千差万别。要让课堂和博物馆的教学有效衔接,这份意见在资源建设方面有哪些考虑?
答:在资源建设方面,我们强调均衡化、针对性和广覆盖缺一不可。
针对均衡化,我们提出要设计适合进校园、下基层的流动展览和教育项目,利用青少年之家、乡村少年宫等,经常性组织开展参与面广、实践性强的博物馆展示教育活动,推动博物馆资源相对薄弱的中小城市、农村地区中小学生有效利用博物馆学习。
关于针对性,我们要求要推进馆校合作共建,及时了解学校和学生教育需求,建立学生活动体验、学习效果评估、服务满意度评价等跟踪反馈机制。要结合中小学生认知规律和学校教育教学需要,充分挖掘博物馆资源,研究开发自然类、历史类、科技类等系列活动课程,涵盖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明确不同类型课程的教学目标、体验内容、学习方式及评价办法。博物馆研学活动要注重分龄设计,并针对不同学习阶段提出具体要求。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