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
让“课堂”与“殿堂”紧密携手——教育部、国家文物局有关部门负责人解读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
新华社北京10月19日电 题:让“课堂”与“殿堂”紧密携手——教育部、国家文物局有关部门负责人解读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
新华社记者施雨岑
博物馆,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
作为博物馆大国,我国已备案博物馆5500余家。如何将丰富的博物馆资源有效转化为中小学教育教学资源,让更多的孩子有机会与文化瑰宝面对面,聆听古老民族的伟大传奇、感知荡气回肠的文明进步?
《教育部 国家文物局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近日印发。围绕这份意见的亮点和特色,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负责人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专访。
推动博物馆教育资源与学校教育需求的有机衔接
问:这份意见的制定思路是什么?
答: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进中小学生利用博物馆开展学习,促进博物馆资源与课堂教学、综合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我们也要看到,馆校合作长效机制尚有待进一步健全,博物馆教育资源供给和中小学校教育教学需求之间的有机融合还有待进一步增强,博物馆教育功能发挥的途径和方式还有待进一步拓展和创新。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