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习班安排上?体育分值提高,是否会回到应试老路
多年来,杨成东在自己的学生中发现,有体育特长的孩子,都会走得更远,他们把拼搏的精神用在学习上,都取得了优异的学习成绩。“这几年,我有多个队员以600分以上的高考成绩,分别考进北京师范大学、河海大学、北京体育大学等学校。”他说。
听证会代表、中国残疾人游泳队教练熊小铭,曾夺下3枚奥运会金牌。他关注到征求意见稿中,基础体能测试的选测项目里,有200米游泳。“200米是一个很有必要、从实际出发、科学的距离。”他说,许多游泳培训班把25米作为一个掌握游泳技能的标志,12节课至16节课就结束了。但从专业的角度看,200米才能掌握和提高游泳技能。
由于每年寒暑假都有学生意外溺亡,学校会在放假前让家长签署一份承诺书,让家长承担监护孩子安全的责任。在熊小铭看来,一方面,家长要承担监护责任,另一方面,学校也应该教会孩子游泳技能,虽然大部分学校没有游泳池,但可以和外单位合作,在公共或大学游泳馆开设游泳课,“让孩子学会200米游泳,是对学生生命负责,对社会负责”。
从事音乐教育25年的云南大学附属中学教研组长王玲认为,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也是此次征求意见稿中的一大亮点。在她看来,过程性评价不仅让老师发现了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艺术的美好,艺术是一种群体性活动,能体现出互助功能,产生正向的相互感染、相互陪伴、相互支持的作用,使青少年情绪得到宣泄,自我得到鼓励。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