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祖安文化”污染未成年人心灵
朱巍认为,“祖安文化”有三个特点,一是只有在线上才能体现出特殊含义,所以基本只存在于线上的各种“圈”里。第二,主要发生在一些亚文化的圈里面,比如说“饭圈”,其主要成员都是未成年人。第三,“祖安文化”不只单纯骂人,基本都伴随着人肉搜索,继而衍生成网络暴力。
“‘祖安’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受‘饭圈文化’等其他文化的影响。在‘饭圈文化’中,充斥着网络水军、人肉搜索、网络暴力、群体诋毁、煽动网暴、诽谤诋毁,甚至好像发展成一个生态链。在此过程中,这些未成年人所用的手段往往超过我们的想象,这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危害网络安全、危害个人人身安全的行为”,经过长期观察,朱巍发现,“祖安文化”所呈现出的暴戾之力以及产生的社会危害度、对互联网治理的影响和对被侵权人产生的伤害均非常大。
“祖安”的流行与网络传播的特性以及青少年的个性特征有关
“祖安文化”本存在于网游等小众社群,为何会渗透进现实生活,在青少年群体中流行,甚至污言秽语成为一种创造力的比拼?
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青年教育艺术研究院国内研究室主任陈苗苗认为,“祖安文化”的流行与网络传播的特性以及青少年的个性特征有关。“网络传播使人际传播不再受距离的限制,‘祖安’脏话出现后,在青少年网络社群中通过裂变式的人际传播,迅速‘出圈’。再加上青少年群体中一些‘祖安’意见领袖线上线下推波助澜,‘祖安文化’就开始从网络人际圈向外辐射和延伸,传播到现实社交圈。另外,‘祖安’脏话会被一些青少年群体加以模仿、推崇甚至创意改造,和青少年的个性特征有关。”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