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今日要闻

预付式付款、虚假宣传 教育培训行业乱象该如何整治?

工人日报  2020-11-11 08:36

中消协律师团律师李斌表示,部分教育培训机构利用消费者合同意识淡薄,经常在合同签订方面做手脚,比如不与消费者签订正式合同、让销售人员代替消费者签订合同或者利用网络默认消费者同意协议内容、未显著提醒消费者注意格式条款等。此外,部分教育机构不履行合同约定,或者擅自修改合同条款。

预付式付款风险大

今年8月,多名消费者向深圳市消委会投诉,某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诱导消费者贷款报公务员培训班,用名叫“理享学”的贷款方式借贷的钱垫付学费,考上后再还贷款,没考上不用花钱。

受疫情影响,到了10月,深圳市公务员考试公告也没有出来,但消费者的贷款临近还款日期,消费者不得不面对提前还款的事实。培训机构给出的方案是按协议退部分款项,或是延期“理享学”还款,但这样会影响个人征信,与消费者报班时的意愿不符。经深圳市消委会调解,经营者与13名消费者达成一致,投诉得到解决。

记者采访发现,目前,不少培训机构打着“充值享优惠”的旗号,通过大额折扣诱惑消费者预交大量费用或办理分期贷款。因缺乏有效的资金监管体系,消费者的预付费可能被商家挪用,后期商家跑路或经营不善,就会造成消费者维权困难。有的消费者因办理了培训贷,既接受不到培训服务,又要继续偿还贷款。

上一页下一页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时刻新闻

热点推荐

热门图集

教育>今日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