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文化

梨园流光薪火传(深观察)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0-12-14 08:13

“徽调京韵”展览中展出的珍贵历史文献、清代绘画《同光十三绝》真迹。绘画展现了同治到光绪年间京昆13位不同行当的演员。图片来自梅兰芳纪念馆

9月29日,北京京剧院演员在长安大戏院“纪念张君秋先生诞辰100周年”专场演出上表演《状元媒》。新华社记者 陈钟昊摄

9月28日,京剧演员在颐和园德和园大戏楼台上表演。新华社记者 彭子洋摄

致敬经典 回望历史

自1790年起,以三庆、四喜、春台、和春为代表的四大徽班先后进京,南腔北调汇聚北京,众多名角同城竞技,孕育并催生了被后世誉为“国粹”的京剧艺术。

2020年正值徽班进京230周年,也是京剧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第10年。在时间的长河中,经过数代艺术家的改革与创造,京剧已成为中国戏曲艺术的集大成者、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

为纪念徽班进京230周年,自8月起,北京京剧院精心推出了流派经典剧目展演。重点演出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等9位京剧流派艺术大师,以及余、奚、杨、叶、姜、李等20多种流派的经典剧目。

9月底10月初,颐和园德和园大戏楼里好戏连台、名家荟萃,京剧、昆曲、汉剧、徽剧、秦腔等11大剧种轮番登台,20位国家一级演员如“同光十三绝”一般相约于此,十三大戏曲院团赴京参演则犹如当年徽班进京盛景再现。

10月底,大型展览“徽调京韵——纪念徽班进京230周年京剧专题展”在天桥艺术中心拉开帷幕,涵盖清宫戏画、剧本善本、名人书画、老戏单、老照片、名家往来书信等诸多类别的200余件珍品实物向公众展出,吸引游人流连驻足。

下一页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时刻新闻

热点推荐

热门图集

文化>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