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学校美育 超六成受访家长最关心课程设置
调查中,74.9%的受访学生家长认为,《意见》的实施能有力促进孩子全面发展,与此同时55.9%的受访家长也坦言,担心美育教育会增加孩子的学业负担。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美育要根据学生的兴趣、课程标准来开展,同时改革评价体系,让评价更为多元。
67.9%受访家长认为要探索符合不同年龄层的美育方式
北京90后崔兰(化名),有个4岁大的孩子。她觉得美育首先应该让孩子热爱美,认同美的价值。崔兰回忆起小时候的成长经历,“我父母也很重视教育,不仅关注我的学习成绩,也注重培养兴趣爱好。那时我特别喜欢书法,学了硬笔和软笔。但在音乐上我就没什么‘天分’,五音不全也不会乐器。但我记得上音乐课时,老师不仅教我们唱歌,还给我们讲各种民族乐器,带我们赏析各种乐曲,我觉得受到了很多熏陶,直到现在我都对古典音乐、民族音乐很有兴趣”。
“我感觉美育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内涵也很丰富,究竟如何细化,可能需要不断地探索。”吕彬觉得,美育要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陶冶情操,让孩子热爱艺术,积极向上地生活。
如何理解美育教育?调查中,66.8%的受访家长认为要提升孩子对艺术经典、传统文化的认同感,66.1%的受访家长认为要培养孩子的艺术特长。其他还有:陶冶情操、增强审美能力(58.7%),提高创造性、激发创新活力(55.3%),热爱生活、提高生活品质(36.5%)等。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