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汽车滚动

消费者如何避开汽修陷阱(来信综述)

人民日报  2021-01-25 08:19

“汽修店虽然都会向消费者提供维修单,列明维修项目、所需材料、费用等,但这并不足以让车主了解车辆真实故障原因、维修具体过程。”江西景德镇读者邹学东说。有读者在来信中表示,由于消费者对汽车零部件缺乏清晰准确的认知,导致在汽车维修过程中,只能被动接受专业人士的意见建议,一旦对方有意误导消费者做出错误判断,很可能导致车辆的维修项目、金额等不断增加,甚至有部分无资质经营的汽修店还使用假冒伪劣产品、人为制造故障,把小毛病修成了大问题。

合同圈套、缺乏证据

消费者维权难上加难

一家公司将车辆送至汽修店维修,并预先支付了30余万元的修理费。没想到,这家汽修店并没有维修经营资质,技术水平不高,半年多时间还没修好车辆。于是公司要求汽修店返还预付的修理费并赔偿损失,但汽修店非但不退钱,反而要求公司支付配件款、聘请高级技师费、场地租赁费共计15万元。最终,法院判决,汽修店未经许可擅自从事机动车维修经营,应当停止经营,并承担由此造成的损失。

这样的事例在现实生活中并不鲜见。随着汽车保有量迅速增加,旺盛的维修保养需求催生汽修店如同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大到占地数百亩的汽修厂,小到三两个人的汽修店,这些汽修机构良莠不齐,在为广大车主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增加了消费者权益受损的概率。

相对于街边作坊式的小汽修店,环境更好、各项制度更规范的4S店受到不少车主的信赖,尽管价格上普遍高出不少,很多车主还是宁愿“花钱买个安心”。但这可能只是一厢情愿。据安徽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秘书长丁涛介绍,对于4S店的投诉并不少,主要体现在售后保养维修服务质量差、只换不修、小毛病大修、服务价格高等方面。“虽然汽车三包规定已颁布多年,但不少4S店在执行上设置了重重障碍,落实情况不尽如人意。”丁涛说。

上一页下一页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时刻新闻

热点推荐

热门图集

汽车>汽车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