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 2021-01-27 08:37
2016年,作家程小莹参与上海市作家协会发起的“红色起点”创作项目,一头扎进对左联往事的梳理,用三年时间完成了非虚构作品《白纸红字》的创作。在他看来,在革命最低潮的时候,左联首揭左翼文化大旗,推动了革命文化的发展。左联提倡的“文艺大众化”主张,也深刻影响了后来延安以及新中国文艺构建。
1936年初,因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形势需要,左联解散,汇入抗日救亡文化的大潮。虽然左联存在仅6年左右,但它在传播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发展新文学创作和批评、翻译介绍外国进步作品和作家、培养造就文学新人、开辟人民大众的文学新路等方面成就卓著,为20世纪以来中国无产阶级文学、文化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1942年5月23日,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首先就强调文艺是为人民大众的。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罗岗说,左联继承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传统,继续“目光向下”,从“为人生的文学”到“文艺大众化”,让新文学和新文化尽可能容纳更多的民众。就这一点来说,从“五四”到左联、再到延安时期,乃至新中国成立后,这条线索一直贯穿于党的文艺创作观之中,形成“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时隔90载,发端于左联的“文艺大众化”的思考,依然闪耀着时代的光芒。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