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历史

萧华将军的红色家风

  2021-02-20 08:05

1985年4月中旬,萧华被确诊癌症晚期,已从胃转移到肝。到7月,萧华身体十分虚弱。一天,解放军总参谋长杨得志到医院看望萧华。萧华慢慢地睁开双眼,吃力地握着杨得志的手。杨得志难过地说:“不要着急,好好养病。啊?!”萧华喘息了片刻,一边吸氧,一边断断续续地说:“我没关系,能拖就拖,精神不死嘛!……我很想把对机构改革和智力资源开发的一些新想法向中央汇报,但恐怕汇报不成了。”

杨得志点了点头,沉默了片刻问道:“你个人还有什么要求吗?”萧华看了看站在一边的子女,摇了摇头说:“组织上已经很关心我了。孩子们也都长大成人,都已是国家干部。我个人没有什么要求。我只是想,青年人是国家的希望,关于人才的开发是个很重要的问题。现在有些单位选拔干部往往忽视管理科学的特点,好像只要有某方面的知识和特长就可以做领导工作……”

杨得志看见萧华十分疲劳,劝他休息一下。萧华摇了摇头,又说:“在干部选拔中,在坚持政治条件的前提下,不管资历,不管学历,谁放在这个岗位上最合适就选拔谁。这样就能逐步改变干部队伍的知识结构,按照实际工作的客观需要选拔人才……”萧华很激动,呼吸急促起来。医护人员急忙推来氧气瓶,萧华的手微微颤抖着,但他的眼里却闪烁着光彩。在生命的最后阶段,萧华仍以顽强的毅力深入思考国家机构改革等重大问题,在病榻上完成了6000余字的报告建议,为党和国家的事业献出了最后的光和热。

萧华的女儿萧霞回忆说:“他始终保持着一颗年轻人的心,有火一样的热情,从不知道疲倦。甚至他在生命垂危之际,他还给中央写了两封有关经济体制改革和建立技术市场的信。”萧华将军的女婿杜链也回忆说:“这期间,他似乎忘记了自己是个生命垂危的病人,竟然能焕发出那么强的生命力,将这封长达6000余字的汇报材料逐字逐句地修改一遍。6月1日上午,爸爸在信上签了名,当天这封信被送交中央。当他得悉这封信被‘印中央参阅文件,并请体改委认真加以研究’时,他兴奋得像个青年人。”

上一页下一页

简版彩版触屏版

Copyright © 2014 Peopl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