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院报 2021-03-10 08:27
为“货真价实”保驾护航
网购到假货如何维权?遭遇网络欺诈如何追偿?著作在网上被人抄袭怎么办?信息化时代,互联网虚拟性、隐匿性等特征改变了熟人社会知根知底的信任基础,诚信危机在一些领域出现,不法分子在此乘虚而入。
如今,“流量”已成为互联网竞争中的关键争夺点和网络用户选择网络产品的重要因素。北京互联网法院依法审理“暗刷流量”合同无效案、杭州互联网法院依法审理手机应用“流量劫持”案,对这类违反商业道德,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数据造假行为予以严厉打击,维护了行业正常经营秩序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对治理互联网领域内的乱象具有积极推动作用。人民法院还积极开放司法区块链平台,支持网络著作权人上传作品、保存证据,预防和惩治网络抄袭,让“文抄公”原形毕露。
全国人大代表、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李潞肯定了正当市场竞争对经济良性发展的作用,这样的竞争必须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恪守商业道德。“‘流量劫持’‘刷流量’是互联网的不正当竞争产物,但公平竞争在哪里都不会缺席,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以法治维护市场规则,是推进创新发展的有效动力。”
最高人民法院于2020年5月13日发布的人民法院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大典型民事案例中,还有两起涉及到诚实守信的案例:开发商“自我举报”无证卖房毁约案和吃“霸王餐”逃跑摔伤反向餐馆索赔案。通过司法裁判对这两起案件中的行为给予否定性评价,引导公民树立规则意识,弘扬公序良俗。
从网络到生活,从虚拟到现实。无论是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还是假借“以房养老”坑害老年人等违法行为,都难逃法律的制裁,人民法院以实际行动为“货真价实”保驾护航。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