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沃尔巴克氏菌是如何让蚊子“不孕不育”的?

来源:科技日报  2021年12月22日09:30

原标题:沃尔巴克氏菌是如何让蚊子“不孕不育”的?

王泽方团队通过研究CifA与CifB因子的复合物结构,发现CifA与CifB相互结合后可形成典型的“三区域”结合界面,体外生化实验确认了“三区域”结合界面上的关键氨基酸残基,如果让这些关键氨基酸发生突变,可高效破坏CifA和CifB间相互作用。在果蝇体内进行的实验还进一步确认,如果破坏CifA和CifB间相互作用,导致CifA和CifB因子不能有效结合,CifA就会失去避免CI的能力。“这些实验证实CifA和CifB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避免CI至关重要,与‘毒素—抗毒素模型’模型的预测相符合。”王泽方表示。

这一工作为在分子水平上理解CI奠定了基础,对利用沃尔巴克氏菌和CI防控蚊媒疾病和农业虫害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记者 陈 曦

上一页

简版彩版触屏版

Copyright © 2014 Peopl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