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沃尔巴克氏菌是如何让蚊子“不孕不育”的?

来源:科技日报  2021年12月22日09:30

原标题:沃尔巴克氏菌是如何让蚊子“不孕不育”的?

蚊子,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的“宿敌”。蚊子叮咬不仅会引起红肿瘙痒,它们也是疟疾、登革热等多种疾病的主要传播者。这些疾病每年会在全世界造成超过70万人死亡。近年来,生物防治逐渐成为控制蚊媒疾病传播的热点,这其中利用共生细菌沃尔巴克氏菌让蚊子“不孕不育”的方法极为有效。

近日,天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王泽方教授团队破解了科学家如何操纵细菌导致蚊子“不孕不育”的分子机制,对利用沃尔巴克氏菌及该策略中最为常见的胞质不相容性(CI)防控蚊媒疾病和农业虫害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论文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美国科学院院刊》上。

  生物防控蚊媒疾病办法多

“目前生物防治蚊虫的策略主要有:利用蚊子的天敌杀死幼虫或成虫;利用不育技术控制蚊子的种群;利用蚊子的病原微生物作为控制策略将其消灭。”王泽方介绍,其中利用天敌的生物防控主要通过利用食蚊鱼、肉食性弓形虫、中剑水蚤等对蚊子的幼虫或者成虫进行捕食从而达到减少蚊子种群数量的目的。

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进展,科学家希望经过遗传学改造让蚊子失去繁育能力,再把它们释放到环境中去与自然界的蚊子生育后代,从而破坏蚊子种群结构,达到减少甚至消灭蚊子群体的目的。或是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将抗病毒基因“植入”蚊子体内,使其产生对虫媒病毒的抗性,从而降低蚊子传播病毒的能力。

另外,目前比较常用的病原微生物控蚊策略,通过使用真菌和细菌实现控蚊的目的。其中利用共生细菌沃尔巴克氏菌的方法极为有效。“沃尔巴克氏菌是在自然界节肢动物体内广泛存在的一种广义上的共生菌。沃尔巴克氏菌感染能够导致宿主产生雌性化、孤雌生殖、杀雄以及胞质不相容性等现象,进而影响宿主的繁殖。”王泽方解释道,如果雄性蚊子感染沃尔巴克氏菌,与没有感染的雌蚊交配,就会出现生殖不亲和,令胚胎死亡,无法传宗接代。

下一页

简版彩版触屏版

Copyright © 2014 Peopl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