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护水,不能光禁渔还得会捞鱼
相关专家表示,开展生态捕捞试点,既能有效减少禁捕湖库鱼类存量,降低生态安全风险、维护水域生态环境平衡,又可以丰富人民群众的“菜篮子”,是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以鱼控藻”探索水域生态平衡
近两年,湖北省积极开展水环境治理及保护工作,探索维护水域生态环境平衡的办法,不仅收获了丰硕成果,也为开展生态捕捞试点积累了丰富而有益的经验。
对亚洲第一大城市内湖——武汉市汤逊湖的水质治理就是其中一例。
2019年底,在武汉江夏区梁子湖水产集团汤逊湖码头,数千吨鲢、鳙鱼陆续“起篓子”,销往市场“别看这些鲢、鳙鱼便宜,它们可是汤逊湖的治水‘小功臣’。”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刘家寿说,这次捕捞可为汤逊湖区域移除100余吨氮、20余吨磷。
鲢、鳙鱼每增重100克,能消耗水体中2.5克左右氮和0.5克左右磷。刘家寿表示,养鱼和护水并不矛盾,科学放养、捕捞有助于降低水体富营养化,改善湖水生态环境。
治水讲科学。2017年,梁子湖水产集团200余名养鱼能手转岗成为养水高手。4年多时间,江夏区依托中国科学院的科研力量,普及先进渔业技术,水体养护、生态养殖并举,生态效益逐步显现。
刘家寿介绍,“以鱼控藻”是汤逊湖实施综合性养护的主要手段。即投放滤食性鲢、鳙鱼,全程“人放天养”,不投饵、不投肥、不投药,不围网、不拦围,这些鱼以浮游生物为食,可大量摄食藻类。同时,种植子莲近5000亩,放流田螺等软体动物,增加物种多样性,提高水体净化功能。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