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财经滚动

科学护水,不能光禁渔还得会捞鱼

科技日报  2022-02-22 08:29

水不好,鱼少;鱼多,水不好;生态,平衡是关键。

今年初,千湖之省湖北成为全国唯一获批开展禁捕水域生态捕捞的试点省份,首批5座禁捕湖泊、水库的淡水鱼按科学规划进行生态捕捞,也让市民吃到更加鲜嫩的活鱼。

禁捕水域,为何要捕捞?原因很简单,自然生长的鱼太多,也会破坏水质。2月19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曹文宣表示,在部分水库,适当进行生态捕捞,有规划、可持续地利用渔业资源,对长江生态保护非但无害,还具有积极意义。

湖北率先“试水”生态捕捞,是科学养水的一次有益探索。

捕捞是为了更好地保护

1月4日起至春节前,湖北在武湖、鲁湖、惠亭水库、野猪湖、保安湖5个湖泊进行生态捕捞,捕捞约1800万斤鱼。

鱼与水相互依存,鱼儿少了,水草疯长,水质恶化;反之,鱼儿多了,水生态失衡,水质也会恶化。

2020年1月,农业农村部发布《长江十年禁渔计划》。湖北作为禁渔重点省份,一共有52个禁捕湖泊、水库,这些区域从2018年就已经开始实施禁捕政策。湖泊、水库生态保护也因此成效显著,长江水域江豚多次重现。

然而,禁捕后,很多湖泊的鱼群数量明显增多,甚至多个湖区的鱼群超过了最佳适宜承载量。“保安湖鳜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2019年1月1日实施全面禁捕,湖区生态环境总体向好。但因湖泊草食性鱼类过快增长和底栖鱼类摄食扰动,沉水植物被大量破坏,湖泊降解污染能力直线降低,导致水质下降。”大冶市相关负责人介绍。

保安湖并非个例。近段时间以来,湖北多地反映,当地保护区内禁捕湖泊、水库的鱼类存量增长过快,水质明显下降、水草大幅减少、水华现象(淡水水体中某些蓝藻类过度生长所产生的现象)频发、鱼类因缺氧批量死亡,湖泊生态安全风险问题突出。

下一页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时刻新闻

热点推荐

热门图集

财经>财经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