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 2022-03-15 08:32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邓喆认为,价值观的塑造离不开情感的共鸣:“例如,从冬奥精神延伸到清华大学特色的体育育人传统,清华大学自建校起就形成了体魄与人格并重的体育育人传统,有‘争取至少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口号。我把奥运精神和同学们自身加强体育锻炼结合起来,以此激励同学们强健体魄、磨砺意志,肩负起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
3.价值观教育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
一堂堂冬奥思政大课讲下来,不少老师惊喜地发现,“效果实在是太好了!”
“选择真实鲜活的事例,激活了学生的生活体验,也激发了他们思考和讨论的热情。不少学生结合自己或家人的经历踊跃发言,表达对冬奥赛事关注的同时,也表达出他们对绿色发展、奥林匹克精神、志愿服务精神的感受和思考。”张帅的冬奥课堂上,学生发言讨论的热情满满。这也让他对日常的教育教学产生了新的思考。
“充分挖掘重大活动的育人资源,有助于将重大活动的生动实践转化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效果。”邓喆认为,近几年,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等都是讲好思政课、做好价值观教育的重大契机:“要善于把握契机,把蕴含其中的育人资源梳理、转化为适应不同年龄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有效引导学生。”
“价值观教育是需要榜样的。”把握契机、利用热点的过程中,卢军霞认为,“小切口”“小故事”有大作为:“上思政课不能拿着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鲜活的思政课素材,正是亿万中国人已经书写和正在书写的时代篇章。”
对此,马静也有同感。她用两个关键词概括自己的感受——见缝插针、润物无声:“思政课讲授、价值观教育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实践经历,抓住学生的思想脉搏,这样会事半功倍。”
(本报记者 邓晖)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