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历史>今日推荐

毛主席纪念堂采用何技术起到对遗体“整容”作用?

党史博览  2017-07-25 09:18

原标题:毛主席纪念堂采用何技术起到对遗体“整容”作用?

纪念堂南门外的两座群雕,表现了我国各族人民决心继承革命先辈遗志,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为建设社会主义的强大国家而奋斗的主题。每座雕塑长7米,宽3米,人高3.5米,各有[3人组成。

西侧一座群雕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军和民兵保卫祖国的形象。在面向纪念堂一侧,有一个跟随毛主席南征北战的老干部带着一个青少年向毛主席宣誓。

东侧一座是我国工人、农民、干部、知识分子和各族人民的形象,它体现了全国人民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奋斗。在面对纪念堂的一侧,有一个陕北农民带着一个青少年向毛主席庄严宣誓。

这两座群雕还共同说明,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美好的未来是属于青年一代的,党和人民把希望寄托在青年身上,鼓励他们发扬党的光荣传统,继续奋斗,保卫和建设好我们伟大的祖国。

为了烘托主体建设,纪念堂总体规划采用了大面积的绿化措施,绿化面积2.14公顷。绿化从整体上与天安门广场环境绿化相协调,以常青树、北京乡土树为主。外密内疏,疏密结合。常青树与落叶树相结合,高大树木与低矮花木相结合,乔木、灌木与花卉相结合。松林北高南低,外高内低,苍松翠柏环抱纪念堂。院内绿草如茵,百花开放,层次分明,使纪念堂与周围其他建筑有所分隔,又相互协调。

在毛主席纪念堂与人民英雄纪念碑之间的东西两侧,设有4个花坛,根据季节变化,种植各种花卉。4个有序的花坛、绿化带和甬道是进入纪念堂的人口标志,也使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和毛主席纪念堂三者在整体上形成有机的联系。

一位哲人曾说过,一个没有伟人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一个有了伟人而不知珍惜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毛泽东的丰功伟绩如同常青树,万古长青。伟人虽去,丰碑永存。

上一页

简版彩版触屏版

Copyright © 2014 Peopl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