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秘闻旧档

自元代传入中国,小小的燕窝何以经久不衰?

广州日报  2017-08-02 16:38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虽然当时欧洲人已经越来越多地进入东南亚许多领域的贸易,但在燕窝方面,他们似乎总是显得“畏缩不前”。研究者认为,一方面是他们几乎不能像中国海商一样以同样的竞争价格把中国产品提供给当地居民,以换取燕窝; 另一方面是由于燕窝易于破损,且在潮湿的天气里易于腐化,燕窝的保存和运输需要特别保护,而中国海商尤擅于此。

到19世纪七八十年代, 中国每年从东南亚进口的燕窝量大幅下降。研究者推测,这或许与东南亚燕窝的过度采集有关,致使双方的燕窝贸易难以大量、长期、持续地进行。

为什么小小的燕窝可以从元开始,由东南亚而中国,经久不衰?冯立军认为,这与中医学中的“进补”观念密切相关。燕窝之“补益” 功效,在众多医家的推崇及文人墨客的颂扬之下已达极致。这恰好与明清上流社会对“补肾壮阳”“延年益寿”“长生不老”等养生观念的向往与追求相切合,从而引发了他们对燕窝的广泛追求,“燕窝消费区域因之由沿海渐至内地,由较大城市逐步向城镇扩展”。

此外,这一群体“但取其贵”“徒务其名”的极度扭曲的消费心理以及挥霍奢靡生活,更增大了燕窝的消费。所谓认知产生需求,需求创造市场,市场则带动了贸易。

上一页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时刻新闻

热点推荐

强坛热帖

热门图集

历史>秘闻旧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