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历史

丛莽斧钺 验我坚贞

北京日报  2018-07-13 08:04

原标题:丛莽斧钺,验我坚贞

“革命不是为着发财”

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后,国民党军才真正开始留意那支北上的红十军团。诱敌的作用来得晚了一点,诱来的也不是“围剿”中央苏区的国民党军,而是从其它方向四面围拢过来的10万兵马。

红十军团从赣东南向皖南进军,这条线路再向北,竟然指向了南京。蒋介石大为震惊,马上调集重兵堵截。结果,红十军团在皖南的第一仗——谭家桥之战,便遭遇大败。

如今回溯这场战役,兵力悬殊,武器落后……都是无法避免的客观原因,但红十军团军团长刘畴西的指挥失当,也是无法回避的事实。

刘畴西是红军中有名的独臂将军。他1922年入党,进过黄埔军校,做过孙中山的警卫,在第一次东征中失去了左臂,参加过南昌起义,还到莫斯科伏龙芝军事学院留过学。

这一役,他的对手是国民党陆军补充第一旅旅长王耀武,黄埔三期生。面对身为黄埔一期生的刘畴西,王耀武是不折不扣的“小师弟”。

可谭家桥一战,刘畴西却败在了“小师弟”手下。

1934年12月14日,刘畴西命二十师、二十一师埋伏在王耀武途经的谭家桥一带。可这两个师多是新兵,战斗经验不足,没等敌人指挥部进入包围圈,就先开了火。结果伏击不成,反让敌人占了先机。

战斗形势急转直下之时,未放在主攻位置的红十军团第十九师后发先至,浴血冲锋。

王耀武后来回忆,红军第十九师大有一鼓作气击溃补充第一旅之势,情况紧张危急。他亲自到第一线督战,令各部集中火力,向冲过来的红军猛烈射击,战斗极为激烈。

这时,有部下报告,在红军冲锋时,有十几个人冒着炮火的危险去抢救一个人,用担架抬着向后方走去。看样子,被抬走的这个人可能是红军的一位高级军官。

被抢救下来的,正是在冲锋中身负重伤的寻淮洲。寻淮洲曾经五次负伤,谭家桥是最严重的一次,也是最后一次。

一息尚存时,他说:“不能直接战死于日本帝国主义炮火之下,而死于日帝走狗汉奸秦桧蒋介石手下,是最痛心的。”

出师不利,大将先折。方志敏感到北上再无可能。他决定带部队返回闽浙赣根据地,重整旗鼓。

到达闽浙赣苏区边缘时,队伍已经被打成了两截。方志敏与粟裕率领的800人冲在前面,连夜突破了敌人的封锁线,回到苏区。而刘畴西与继任十九师师长王如痴率领的大部队则落到了后面。方志敏见军情紧急,一面派人通知刘畴西抓紧跟上,一面命令粟裕带先头部队火速冲出重围,自己则不顾众人劝阻,仅带着十几名警卫人员留下,等待和大部队会合。

此时,刘畴西又一次优柔寡断。他觉得战士们太过疲劳,便在距离先头部队仅五华里的地方休整一晚。正是这一夜的迟疑贻误了时机,敌人堵死了返回苏区的通道,围成了铁桶阵。

一年中最冷的时节,七倍于己的敌兵围困,惨烈的“怀玉山血战”随之开始。

奉命搜山的国民党军见证了红军战士们战斗到最后一刻的惨烈画面:

分散潜伏在山地丛林中的红军人员,在严寒的天气里,数日不得饮食,冻饿得躺在地上动弹不了。有的想拿枪向国军射击,因手冻僵,扣不动扳机,打不出去。有的挣扎着向国军投掷手榴弹,因肢体被冻硬,无力投掷,完全丧失了战斗力。补充第一旅各团,在搜山中所送来的红军人员,面黄肌瘦,手脚冻裂,因喝不到水,嘴上起泡的很多。

在山上连续搜索了半个多月的国民党军队并没有发现方志敏,是方志敏的贴身卫士在被捕后出卖了他。敌人许诺给他一百大洋和一个女人,他立马投敌叛变,说“方志敏还在山上”。

一场地毯式大搜查马上展开。1935年1月29日,在柴草堆里隐避了近6个小时的方志敏,被两名国民党士兵发现了。

两名士兵逮着这样的大人物,并不急着回去邀功。凭着多年在国民党军中混的经验,他们认定方志敏身上一定藏着不少金银财宝。可是,从棉袄领子到袜底翻了个遍,他们只找到一块表和一支自来水笔。

“想从我这里发洋财,是想错了。”在狱中写成的名篇《清贫》中,方志敏用戏谑讥讽的语气描述了当时的情景:“是不是还要问问我家里有没有一些财产?有的有的。去年暑天我穿的几套旧的汗褂裤,与几双缝上底的线袜,放在深山坞里保藏着,准备今年暑天拿出来再穿,那些就算是我唯一的财产了。”

对这两名“怀疑而又惊异”的士兵,方志敏淡淡地说:“我们革命不是为着发财啦!”

被捕当晚,敌人就对方志敏进行了审讯,他们一再逼迫方志敏写点什么文字,供他们回去请功领赏。方志敏也不多说,当场挥笔,写下了一篇二百多字的自述,字字铿锵如金石:

方志敏,弋阳人,年三十六岁,知识分子,于一九二五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第一次大革命。一九二六至一九二七年,曾任江西省农民协会秘书长。大革命失败后,潜回弋阳进行土地革命运动,创造苏区和红军,经过八年的艰苦斗争,革命意志益加坚定,这次随红十军团去皖南行动,回苏区时被俘。我对于政治上总的意见,也就是共产党所主张的意见。我已认定苏维埃可以救中国,革命必能得最后的胜利,我愿意牺牲一切,贡献于苏维埃和革命。我这几十年所做的革命工作,都是公开的。差不多谁都知道,详述不必要。仅述如上。

这篇自述成为方志敏的第一篇遗作,1985年被收录在由邓小平亲笔题写书名的《方志敏文集》中,作为首篇。

上一页下一页

简版彩版触屏版

Copyright © 2014 Peopl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