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对话空军运输航空兵某团团长滕辉——

逐梦前行,我们和“鲲鹏”一起成长

来源:解放军报  2019年11月14日09:59

原标题:逐梦前行,我们和“鲲鹏”一起成长

在团史馆,至今保留着一件烧焦的飞行皮服,他的主人叫刘平。

那一天,一架飞机在充氧过程中发生险情。危急关头,空中机械师刘平脱下皮服,冒着随时可能爆炸的危险,用身体死死顶住皮服,阻止险情蔓延。在场官兵没有一人后退,只用了短短30秒就排除了险情。

事后,有人问他们害不害怕?特设员胥宏超说:“当时根本没顾上怕,下意识就是去处置,现在想起来确实有点后怕,不过怕也得上,不能有任何一点闪失。”

“当生死就是分秒之间的选择时,我觉得说勇敢已经不够来描述了,这是一种信念、情怀和对职责的忠诚。”滕辉说,问题发生后,机务官兵一连7个昼夜不眠不休,最终从根本上彻底消除了一系列隐患。

“当玩了命也完不成任务时,只有创新”

“不是变革,是革命!”

谈到运-20的列装,滕辉说,一款跨代的飞机,对军事运输航空领域具有革命性意义。对人、对文化、对理念、对结构、对模式,都将产生深层次的革命。

空投师李国文是第一批改装伊尔-76运输机的机务人员,从事运输机机务工作已经28年了,执行过利比亚撤侨等任务。这样一名老机务专家,接触运-20后感觉许多观念完全被颠覆。

他说:“现在空投任务较之以前有简单的一面,又有复杂的地方。”“简单”的是操作的自动化,整个空投过程由计算机来控制,只要提前输入装载方案,机舱内有多少货物,需要分几批空投多少,都会在显示屏上清楚直观地显示出来,实施空投也只需“一键即可”,而不是像过去那样靠人去清点货物,靠人力把货物推出机舱。

空中操作更加“简单”,但任务系统本身却较之以前更加“复杂”。过去的空投任务系统,在整个机务工作的子系统中,只能算是个“小专业”,现在却变成了特设等专业的“大系统”。

上一页下一页

简版彩版触屏版

Copyright © 2014 Peopl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