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报 2019-11-15 09:23
陆军“超能勇士”单兵外骨骼挑战赛掠影。荣璇 胡灵 摄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上,装备方队队员佩戴的单兵综合系统一经亮相,网友和军迷们便兴奋不已。
网上余温未散,网下战鼓喧天。深秋的北京,陆军“超能勇士”单兵外骨骼挑战赛精彩上演。笔者在现场看到,负重45公斤的士兵在各种复杂地形上疾步如飞、不知疲倦,3米高墙轻松攀爬,3米壕沟连续跨越,近50公斤的炮弹被轻而易举地装填……
穿戴单兵综合系统和外骨骼系统的士兵,似乎都拥有了超能力,就像《流浪地球》《钢铁侠》等科幻电影中的机甲战士一样。
此次挑战赛由陆军装备部主办。经过先期分赛区筛选,共有25个单位、29支队伍、50余台样机入围决赛,围绕轻装机动、负重行军、物资搬运、弹药装填等7个项目展开角逐。
聚焦实战 角逐激烈
某项目组的一位负责人指着任务背景类竞赛的起伏路线和城市巷道向笔者介绍:“未来战争需要什么样的装备,我们就研发什么样的装备;未来战场是什么样的形态,我们就设置什么样的考核项目……”
诚如斯言,此次竞赛任务背景类的轻装机动、负重行军、物资搬运和弹药装填4个比赛项目,均设置了实战应用背景。
轻装机动和负重行军项目,以单兵在复杂地形条件下的敌后作战、快速穿插、物资前送等为背景。负重行军除了考验单兵负荷45公斤疾行3公里的能力外,还增设模拟战场背负伤员转移能力考核。测试组负责人告诉笔者:“项目内容及评分标准制订,充分研究借鉴了近年来几场局部战争外军长距离、大负荷机动的实战经验,遵循了战伤救治‘白金10分钟’的规律,同时调研了部队在高原山地环境下行进速度受坡度影响等问题。”
有专家指出,要解决好负重行军的技术难题,关键在高效力学传递系统设计,其优劣直接影响可穿戴外骨骼各系统功能。参赛队之一“超级战士队”设计的可穿戴外骨骼结构,采用仿生学设计,与人体匹配程度高,可根据个人身高进行自动调节。测试中,受试者负重感轻、行军速度快、体能消耗低、转移伤员效率高,颇受评委的青睐。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