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让要素活力竞相迸发
《意见》正是瞄准各类要素市场存在的突出矛盾和薄弱环节,坚持问题导向,从地、人、资、技、数等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革思路和具体举措,使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更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表示,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势在必行。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经济学教材建设重点基地执行主任陈彦斌教授指出,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解决我国经济面临的结构性矛盾的根本途径,是以内生增长动力应对不利外部环境的重要支撑,是让生产活动尽快适应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等新技术的重要保障。“以往的要素市场改革往往各个击破,此次《意见》则从整体层面系统性地提出了‘破局’之策。”
五大要素分类施策 凸显时代创新
《意见》分类提出五个要素领域改革的方向。多位专家指出,我国不同要素的市场化程度差异较大,推进市场化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也各有不同。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一方面要不断扩大要素市场化配置范围,加快发展要素市场;另一方面,要根据不同要素属性、市场化程度差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分类施策、循序渐进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
对于推进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大都市圈和城市群加快发展,各种生产要素向这些区域集中,推动提升城市聚集效应,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可以预见,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转型升级、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动能等大部分会出现在这些区域。这就要求打通城乡之间人员、资金、技术、土地等要素的双向流动通道,重点加快城乡结合部的农村集体土地制度改革。刘世锦表示,《意见》的出台,利于地方政府从实际出发制定规划,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