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 2020-04-24 08:38
“上得去”指火箭发射成功,并把卫星送入既定轨道;“抓得住”指地面观测站能够对卫星进行实时跟踪测量,并将测得的数据和信息及时反馈给指挥中心;“听得到”是指卫星能够在太空播放的《东方红》乐曲并被地面收音机接收;“看得见”指在地面上能用肉眼看到卫星。为满足研制要求,科研人员用手摇计算器完成了大量计算,将冷库、库房改造成地面模拟试验场,因陋就简、土法上马、群策群力攻克了一道道难关。
“东方红一号”的设计寿命为20天,顺利升空后,各种仪器实际的工作时间均超出了设计要求。其乐音装置和短波发射机连续工作了28天,取得了大量工程遥测参数,为后来卫星设计和研制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
毫无疑问,“东方红一号”是中国航天史上的一座丰碑,其意义远远超出一颗卫星本身。范含林认为,该卫星的成功研制为后续航天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探索了工艺流程,培养了人才队伍,同时为中国航天事业探索和发展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体系。
试验探索,多类型卫星从无到有
随着“东方红一号”发射升空,我国卫星事业发展进入了技术试验阶段。全国空间探测技术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庞之浩介绍,从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我国研制并发射了首颗返回式遥感卫星、试验性通信卫星以及数颗空间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
1971年3月3日,我国成功发射“实践一号”卫星,这是我国“实践”系列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的首发星,它的主要任务是考验太阳电池、镉镍电池、辐射式主动热控制系统和遥测系统的长期工作可靠性。在轨运行期间,它还对空间物理环境进行了探测。
|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