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将人工智能算法对农田卫星遥感图像的分析结果,纳入银行搭建的授信模型中

农户要贷款 卫星当“参谋”

  2020年10月12日08:13

“你们猜猜,我能获得多大额度的贷款?”刘迎锋掏出手机高声说。众人围拢过来,心里好奇:她这是要干什么呢?

只见刘迎锋在手机里的一幅地图上描画着什么,大概几秒钟后,她就用4个点围成了一个长方形。“我在和天上的卫星‘说话’呢!”看着大家一脸惊奇,刘迎锋解释说,“我是在卫星遥感地图上,用描点连线的方式圈出我家的稻田,全部圈完后点击提交,银行就会给我贷款了。”

有这么神奇?大伙儿屏气凝神地盯着她的手机屏幕,没过一会儿,贷款额度就“跳”了出来。“哇!可用额度35万元!比我猜的还要高!”刘迎锋说。

一部手机,将天上的卫星和地里的农民奇妙地连接在一起。今年9月,网商银行开始在全国推广卫星遥感技术贷款。截至目前,该产品已覆盖全国1/3的县域,总授信额度超过800亿元,包括刘迎锋在内的5万多名种植大户已获得贷款。

不少人好奇,到底什么是卫星遥感技术贷款?“简单来说,卫星遥感技术贷款的最大特点,是将人工智能算法对农田卫星遥感图像的分析结果,纳入银行搭建的授信模型中,从而更准确地识别农户的信用情况。”网商银行农村金融业务专家邹建兵说。

识别客户的信用情况是银行发放贷款的重要步骤。“银行不了解客户,自然不敢发放贷款,由于缺乏抵押和担保,这一点在农户身上表现得更为明显,如何评定农户的信用情况是一个难题。”邹建兵说,他们的思考是,农户最有价值的“资产”是农田,如果能通过技术手段搞清楚“谁有地”“地在哪”“种的什么”这三个问题,就可以更好地了解农户,为他们确定合理的贷款额度。

上一页下一页

简版彩版触屏版

Copyright © 2014 Peopl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