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今日要闻

面向孩子的戏剧,怎样能惠及最大数量的孩子?

文汇报  2020-11-25 09:16

爱丁堡国际儿童艺术节的总监尼尔·乔丹表达过一个明确的观点:“戏剧本质上是具有教育意义的,但孩子在戏剧中学习的不是成人世界里现成的经验,而是发现并感受他们周围的世界。戏剧不是讲座或课堂,孩子也不是被束缚在剧院座椅上被动接受,事实上,作品中带有教化信息是最让孩子讨厌的。”

大量为孩子创作、和孩子共同创作的艺术家,有一种共识,即“戏剧下校园”不仅是专业的从业者把戏带到孩子跟前,更重要的是尊重孩子的主体性,把创作的主动权交给他们。李婴宁认为,无论“戏剧教育”还是“教育戏剧”,最终是戏剧成为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戏剧挣脱了镜框式的舞台,翻过剧院的围墙,在校园中和孩子在一起,成为他们日常的一部分。创作者和教育者要共同思考且付诸实践的,应该是让戏剧实践成为孩子用一年甚至更长时间去投入的“功课”,让他们在应试压力之外尝试着参与戏剧创作的过程,从议题设置、剧本写作和围读、舞台排演直到最后的演出,这不是按部就班、直奔目标的课本剧排练,而是让他们学习表达、学习修辞、学习质疑和思辨——戏剧教育的目标不是跑马圈地式“培养未来观众”,而是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更健全的人,尤其是想想数量庞大的、很少有机会进入剧院或很难承受昂贵票价的农村孩子们。

英国儿童文学作家菲利普·普尔曼说过:孩子们需要戏剧,就像他们需要空气、食物和水。面向孩子的戏剧,怎样能惠及最大数量的孩子——这才是“成长艺术节”留下的最大思考。

 

上一页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时刻新闻

热点推荐

热门图集

教育>今日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