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刘伯承: 四参“总戎幕” 一生跟党走

  2020年12月01日08:06

同年11月,刘伯承根据组织安排,从上海出发远赴苏联莫斯科学习军事。他先入莫斯科高级步兵学校,翌年8月转入伏龙芝军事学院,系统学习了现代军事理论。至此,其参谋长职务终止。

遭排斥两度被撤职

1930年7月底,刘伯承由苏联回国抵沪,被委任为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参谋长。9月,他受党中央派遣,到湖北武汉任中共中央长江局军委书记兼参谋长。1932年1月,刘伯承由上海经香港、汕头转到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任工农红军学校校长兼政委,6月兼任瑞金卫戍司令,10月中旬调任中国工农红军总参谋长。

1933年初,刘伯承协助红一方面军总司令朱德、总政委周恩来指挥中央革命根据地第四次反“围剿”,在黄陂、草台岗两战两捷,歼敌近3个师共万余人,取得了反“围剿”的巨大胜利。同时,刘伯承利用战斗之余发表大量文章,提出了加强游击队的领导,游击队要敢于深入敌军后方活动、要配合正规军粉碎敌人“围剿”,以及游击队在敌后活动等多种办法措施,系统地提高了红军将士的军事水平。

同年9月,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到了苏区。李德“左”倾教条主义思想严重,在军事指挥上独断专行,刘伯承很快发现他的问题。刘伯承多次向李德建议到敌人后方开展游击战争,引起了李德的不满。

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刘伯承当即指出必须尽快改变当前策略,李德非但不接受反而训斥他,刘伯承与之争论。由于李德的排斥,刘伯承不久被撤销中国工农红军总参谋长职务,降任第五军团参谋长。

上一页下一页

简版彩版触屏版

Copyright © 2014 Peopl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