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刘伯承: 四参“总戎幕” 一生跟党走

  2020年12月01日08:06

(《红岩春秋》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发布,请勿转载) 

身为开州人,笔者填词《临江仙》,敬谒刘伯承元帅:

九域齐声颂赞,渝州诚祭英魂。冲锋陷阵去嚣尘。丰功华夏颂,伟绩舜尧尊。

元戎金瓯纪念,湖滨铜塑忠臣。逐倭驱蒋护京门。中华新气象,勒石铸功勋。

刘伯承(1892-1986),重庆开州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中国人民解放军缔造者之一,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家、军事教育家。刘伯承自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到1937年誓师抗日的整整十年间,曾先后四次出任人民军队总参谋长。

周恩来提议担任参谋团参谋长

1927年,在中国革命的关键时刻,中共中央决定举行南昌起义。7月下旬,刘伯承向武汉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请假调养,将暂编第15军军长职务交由副军长黄慕颜代理。他以称病告退作掩护,秘密转赴江西南昌,作为周恩来的主要军事助手,参与擘画南昌起义。

7月28日,中共前敌委员会扩大会议上决定成立军事参谋团,作为南昌起义的最高军事决策、指挥机关。根据周恩来提议,刘伯承被任命为中共前敌委员会参谋团参谋长。

然而,刘伯承开始并未答应担任参谋长一职。据周恩来回忆:“参谋团当时没有人任主任,后来我就指定刘伯承同志来做参谋长。他起初谦虚,不肯答应,后来我说一定要你来做,他才担任参谋长职务。”

刘伯承就职后,立即到第20军军部协助贺龙拟制起义计划。他与贺龙曾在四川讨贼战争中并肩战斗,久已相识,此次重逢于南昌,且都汇入到无产阶级的革命洪流之中,感到格外高兴。起义计划很快就写好了,周恩来让刘伯承征求代前敌总指挥叶挺的意见。叶挺仔细看完,当即表示赞成。

下一页

简版彩版触屏版

Copyright © 2014 Peopl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