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手拉小手 研支团志愿者带山里孩子“玩转科学”
开启一扇窗
为了让孩子们接触到丰富有趣的科普内容,支教团联系爱心企业捐赠了各种科学套装和科普书籍,装满了器材室和图书室的柜子。
中午休息时,学生常会跑到图书室看书,与生物相关的书总是被很快抢空。有次路畅为了通风忘记锁门,孩子们一窝蜂地涌进器材室,怎么也不愿意出来,“他们把这里当成家”。
去年10月,路畅和其他志愿者带着20个为民小学的孩子去贵阳科技馆,她说孩子们一进去就“玩疯了”。有的孩子去的路上晕车,刚进科技馆没几分钟,就开始“撒欢儿”。看到高压放电展区噼里啪啦地冒火花,孩子们虽然捂住耳朵、吓得往后退,但是眼睛里充满好奇,一直盯着火花。
这些微小瞬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人生轨迹。接触科学课后,六年级学生杨进的梦想是成为一个发明家,设计出“飞得最快”的飞机。平时在学校总能听到飞机的轰鸣声,但他从没亲眼见过飞机的样子。他还对外太空充满好奇,虽然图书室那本《外星人未解之谜》里说有些地方曾出现过外星人,但他并不太相信外星人的存在,“要再看看才能知道”。
他总是在科学课上抢答老师的问题,但当他兴奋地告诉父母自己种下一棵苹果柿,他们只是说“学不好好上还种什么花”。
为了提升村里成年人的思想素质、帮助他们改善生活,支教志愿者在课余时间还会向村民提供粮食及果蔬种植、生猪养殖、食品加工与安全、普通话推广等服务。
去年11月,华农研支团的“玩转科学”自然科学教育项目获得第三届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指导老师王石径告诉记者,“我们还在打磨短视频和材料包的设计,未来我们期待能形成一种可推广、可复制的模式,惠及更多乡村小学。”短视频和材料包由华中农业大学研支团的志愿者提出想法、本科生志愿者负责拍摄制作、博士生和专家教授负责把关审核,已经产出100多条短视频和4个主题材料包。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