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协报 2016-08-25 15:44
顾全大局、严守纪律、 紧密团结的精神
红军是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革命军队,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是红军长征精神转化为凝聚力、战斗力的一个重要条件,是红军区别于其他军队的重要特征。
1935年8月初,红一、红四方面军混合编成左、右两路军北上。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等率中共中央机关和前敌指挥部随右路军行动。朱德、张国焘、刘伯承等率红军总司令部随左路军行动。在右路军进入草地期间,左路军先头部队于8月21日占领四川阿坝地区。张国焘坚持左路军以阿坝为后方,出夏河、洮河地区,完全不顾左右两路分兵北进的主张。到9月初,在中央一再催促下,张国焘才命令红五军进抵墨洼附近,但接着又命令红五军全部返回阿坝。
张国焘无视中央的劝告,于9月9日致电中革军委,坚持“乘势南下”的主张。同时,电令右路军政治委员陈昌浩率右路军“南下,彻底开展党内斗争”。毛泽东从右路军参谋长叶剑英的报告中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刻与张闻天、博古赶到红三军驻地阿西,与在此养病的周恩来、王稼祥举行紧急会议,为贯彻北上方针,避免红军内部可能发生的冲突,决定连夜率红一、红三军和军委纵队先行北上。
9月11日,中共中央率红三军、军委纵队等部继续北上,于当晚陆续到达甘肃省迭部县俄界(今高吉村),与先期到达的红一军会合。当天,中共中央再次致电张国焘,令其立即率左路军北上。9月12日,中央政治局在俄界召开扩大会议,通过关于张国焘同志的错误的决定。10月5日,坚持南下的张国焘公然另立“中央”。随左路军行动的朱德、刘伯承等同张国焘的分裂行径进行了坚决的斗争。1936年1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作出决定,责令张国焘立即撤销另立的“中央”。张国焘的分裂行为,在红四方面军中也不得人心,许多干部、战士要求北上与中央和红一方面军会师。经过党内共同斗争,6月6日,张国焘不得不取消另立的“中央”。
正如来自美国的革命友人斯诺先生曾经指出的,红军北上的方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次英勇远征的胜利结局。一方面,它使每一位红军官兵坚信自己正在走向抗日前线,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心理因素,这有助于他们把一次可能会是士气低落的撤退,转变成一次精神振奋的胜利征程。另一方面,这也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战胜张国焘无视抗日大局、企图偏安川康、另立中央的强大政治武器。对于分裂势力的斗争与胜利,集中反映了党顾全大局、紧密团结的巨大力量。中国共产党在斗争中探索前进,正确的方向越来越明晰。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