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晨报 2016-11-28 08:54
李星文对记者说,“在电影产业上,从十几年前电影产业化改革以来,大陆电影确实是乘上了高速列车,在这连续的十几年里,年度票房增长率都超过30%。但是产业飞速发展,并没有带来电影的质量发展。质量还在一个量变的过程,没有实现一个质变。”
而在韩浩月看来,大陆电影每年的产量增加并没有真正帮助电影在质量上的提升,他认为因为电影产业的兴旺,大批不专业的、跨界的公司和人才涌入了电影市场,这些人并不能对电影质量提升有所帮助,他们并不能像那些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习研究电影、对电影充满热爱的专业人士那样。另一方面,在西方成熟的产业链中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模式,保证大量电影的及格率。但在大陆,这样的产业链并未形成,因此“烂片率”是非常高的。
正如李星文所说,随着电影市场的不断增大,宽度在增加,基数在增大,“无论如何电影产业中都会出一些还不错的作品。”也许这就是大陆电影必须经过的特殊路径,“先把市场做大了,再来补上质量这一课。”
人才培养 要在摸爬滚打中成长起来
“今年金马奖最大的亮点就是把最佳影片颁给了年轻导演的作品《八月》。”韩浩月说。而更令人吃惊的是,这部电影《八月》是80后导演张大磊的个人处女作。年轻导演能在处女作上就获得这样一份具有国际份量的大奖的确令人惊叹,就连张大磊本人接受采访时都表示,在知道入围消息时,正在吃饭的他,从椅子上蹦了起来。
大陆电影人才培养的整体结构尚不完善,是电影人对电影未来发展的最大担忧,而这次年轻导演的成绩并不能让两位影评人感到一丝轻松。韩浩月说,“当下大陆电影缺少一个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现在的年轻导演培养计划很多都是电影导演提出来的,有时候就一阵风,过后就没有什么实质性作用了。”正如李星文所说,“真正能达到塔尖上,多数都不是扶植起来的,都是自己放养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拼杀出来的。”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