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报 2016-11-30 09:23
《我在故宫修文物》将镜头对准一群在故宫深处修复文物的“匠人”。
一群在故宫深处从事文物修复工作的“文物医生”,突然成为了二次元粉丝聚集的B站上的男神女神。今年年初,三集纪录影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在央视首播后,在网上获得了超高人气,钟表组的王津师傅等人因此成为“网红”,走在路上会被“迷妹”们捕捉求合影。
由萧寒执导的电影版《我在故宫修文物》将于12月16日全国上映,前晚该片作为广州国际纪录片节“金红棉”影展的开幕影片,在中山纪念堂举行了千人点映场。导演萧寒、文物修复师史连仓、音乐人姚谦等也出席现场活动,与现场观众分享了电影的创作感悟。与电视版注重“修文物”的过程相比,电影版创作以时间为主轴,展示这群“修复时间的人”生活中的各种细节片段。首映也收获了在场观众普遍好评,修复师们的生活及技艺传承,人事、景物、音乐都散发动人美感,甚至有观众感叹“唯一遗憾就是时长太短,意犹未尽”。
电影侧重表现人与生活
看过三集电视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的观众,可以很轻易被电影版带动情绪。前日该片首次放映,观众最先发现的不同,就是与电视版相比画外音的消失,导演尝试用更多的镜头语言来表达情感,通过新的故事线以及大量电视版中未出现的画面,交代了修复师们的日常工作及生活状态。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