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 2017-06-22 14:07
列维坦名画《春汛》 资料图片
丘特切夫 资料图片
【深度解读】
谈及俄罗斯的诗歌,中国读者不由自主地首先会想到普希金。诚然,普希金是俄罗斯文学史上绝对不可绕过的人物,堪称俄罗斯的一张诗歌名片,其磅礴的才情,传奇的一生,以及在各文体中勤奋的劳作,留下了一笔丰富的精神遗产。可以说,普希金在俄罗斯的地位类似于中国的“诗仙”李白,他的创作所运用的语言,声音和节奏,犹如天籁,几乎是不可模仿的。但是,普希金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与这颗太阳一起闪烁的还有另外一些令人炫目的星辰,其中光亮度与之最为相近的当属丘特切夫。在我看来,丘特切夫或许称得上是俄罗斯的“杜甫”,并且,正如中国“诗圣”在时间序列里的沉浮,丘特切夫的声誉也是在身后愈益隆厚,终至被二十世纪初白银时代和其后的诗歌书写者视为重要的源头性诗人之一。
当外交官的诗人
费多尔·伊万诺维奇·丘特切夫于1803年11月23日(俄历12月5日)出生在奥尔洛夫省勃良斯基县奥甫斯图格庄园的一个世袭贵族家庭。丘特切夫的早期教育是在自己的家中接受的,家庭教师拉伊奇是一名出色的诗人、翻译家,十分推崇古希腊罗马文学,对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在十岁左右便开始了最初的诗歌练习。1821年,丘特切夫毕业于莫斯科大学语文系,旋即进入外交部工作,随后被派驻到慕尼黑、都灵等地任外交官。1828年,他与德国诗人海涅、哲学家谢林相识,曾将前者的作品翻译成俄语,并写过数首仿作,而后者,则对这位俄罗斯外交官的机智与幽默极为欣赏,认为他“是一个卓越的、最有教养的人”,与之来往“永远给人以欣慰”。有意思的是,这两位德国友人当时并不知道丘特切夫实际是一位出色的俄语诗人。这种交往是愉快而有益的,海涅诗歌中的优美和缠绵与谢林哲学中的浪漫气质和泛神主义思想都深刻地影响了诗人的世界观和自我认知。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