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历史>今日推荐

耕读柳庄十余年 左宗棠在等一个机会

湖湘地理  2017-09-07 10:45

原标题:耕读柳庄十余年 左宗棠在等一个机会

柳家冲距离湘阴县城15公里,因修路特别难行。到达柳庄时,没有见到预想中成排的柳树,问旁人,他指着一片青瓦屋顶的房子,“就是那儿了,这是新的柳庄。”

莫非柳庄还有新旧之分?带着疑问,我们走进了这一气质独特的建筑群。青红砖交替做的墙让柳庄浸染古意。它里外都在进行道路建设,长长的庭廊周边放满了砖瓦。越过“彷亭阁”,冲头的石水牛和冲尾活生生的老黄牛相望,瞬间时空交叠,但又马上就错开。

正寻觅着,“参差杨柳,丰阜农庄”的门联映入眼帘,真正的柳庄就在此了。守了几年院子的周志红打开院门,“这是在原址上修复的柳庄,占地4.29亩,有48间房屋的砖木住宅,2004年修复完成并开放。”宅屋分前后两进:前进北边为谷仓、杂屋,南边为前厅、厢房、孔子堂(即子弟学堂);后进由两个四合院组成,是典型的晚清民居风格。“快看,圆门右侧的墙壁上,有个农具博物馆。”的确,两壁上的蓑衣、犁耙、斗笠、锄头等农具,会让人想到当年左宗棠在此的一锄一耙的耕读生活。

“他和周饴端结婚后作的那副对联还在”。周志红领着大家去南侧的“朴存阁”看那副“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的对联。左宗棠出生在耕读之家,但一家十口也颇为艰难,因此家计主要靠父亲在长沙教书,他父亲去世后,“家益贫困”。1832年,左宗棠与湘潭望族之女周饴端结婚,因长兄左宗棫病故,二哥左宗植“终岁旅食”,他将父亲的遗产给了长兄子嗣,只身到周家当上门女婿。同年,他发奋读书,中举人,但1833至1837年,他一连三次名落孙山。1838年,他从北京回来,即决心“不复再踏软红,与群儿争道旁苦李”,而拟“长为农夫没世”,对联恰似他的心声。

上一页下一页

简版彩版触屏版

Copyright © 2014 Peopl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