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永驻英雄魂:为老兵留下人生最后一张有尊严的照片
我和老人细细地聊着,随着他的讲述,一幅幅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在我眼前展开。老人还谈到有一次我军与敌军遭遇后准备转移,一个战友从后面开枪击毙了正和老人肉搏在一起的敌人,鲜血溅了他满脸……李君放在旁边一边听,一边不时地抓拍下我和老人交谈中的精彩瞬间。采访间隙,我发现他还把镜头伸向老人的小院。小院里,一棵梨花刚谢,嫩绿的枝叶带来满院阴凉。鲜艳的月季、秀丽的蔷薇、硕大的西番莲,再加上几畦青菜,整个小院是这样的美丽宁静。
临别时,我看到菜畦里有许多杂草。原来老人身体一直很好,自己独居,近来因为生病,女儿才从邻村赶回来照料生活。看着老人在女儿搀扶下坚持挪到院门口送我们,我心中很酸楚。一直在抓紧录像的李君放心情沉重地说,说不定我们这次拍下的又会是老兵最后的影像。
次日,我突然接到李君放的电话,他在电话里特别兴奋地说:“就是咱们采访过的刘梦元老人,我找到了沙飞拍摄的他们入伍时候的照片啦!”
原来,当年冲锋在晋察冀抗日前线、衣袖上常带着弹孔的革命摄影家沙飞,曾用相机记录下平山的农村青年刘汉兴等人参军入伍的整个过程。在八区队入伍大会上,英俊的刘汉兴胸戴大红花,身旁站着的正是年轻的刘梦元!这张珍贵的照片,是李君放在采访刘汉兴的弟弟时偶然发现的。知道这个消息我也兴奋不已,急忙打开沙飞的影集细细寻找,发现了沙飞写下的这样一段话:“一个年轻的新战士登台讲话。他说:‘我叫刘梦元,我是共产党员,共产党员是忠于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的,所以,我首先入伍……’”时隔70余年,这些普普通通的抗战英雄经历过的那些珍贵的瞬间早已被世界遗忘,甚至被他本人遗忘,今天又被另一位摄影家重新发现,真是了不起!就像前一阵儿,我在查阅《白求恩日记》等有关白求恩的资料时,忽然发现,日记里反复提到的“八团”(359旅718团简称)就是我要找的平山团!原来那个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加拿大共产党员就在我老家这里工作啊,白求恩就在平山团作战战场后面的小庙里创造了“世界战争救助史的奇迹”。这样的发现,让我们兴奋着、收获着,仿佛减轻了采访过程中的艰辛。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