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永驻英雄魂:为老兵留下人生最后一张有尊严的照片
我和李君放曾谈过采访老兵带给我们的感受,对我们而言,每一次采访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这些幸存下来的老兵们对生活没有丝毫的抱怨,他们一次次从死神的指缝间艰难爬出,比之于已经牺牲在战火中的战友们,他们只觉得幸运而充满感恩。平山团的司号手“喇叭爷”,晚年用在温塘集市上吹冲锋号的方式为贫困大学生筹集学费。大吾川里朱坊村的卢献寿,15岁参加平山团,4次立功,8次受奖。带着伤病南归后,回乡当回农民,日子过得贫苦。尽管如此,每逢交党费他都向侄子借一块钱按时上交,决不延误;每逢“七一”建党节,他都拿出党章,郑重宣誓;每逢“八一”建军节,他都拿出自己几十年前的旧军装,挂上军功章,立正,敬礼……
现在,这些老兵们的晚年生活也继续被我们用镜头和文字记录着。
2012年一个极冷的冬日,我和李君放准备去采访两个平山团的老战士。他前段时间刚发现,我们正要采访的王冠章老人就是平山团第一批的老战士。我们为此都很高兴。我们的车翻过一个坡岭,转入乡间小路,正向南庄村开去。忽然,一群送葬的队伍出现在眼前,白色的孝帽、彩色的花圈在冬日苍黄的山岭上十分显眼。我心里一紧,说:“该不会是王冠章老人去世了吧?”但是李君放说过一个多月前还给他拍过照片的,那时老人身体还挺硬朗,应该不会吧。抱很大的希望,我们终于到了王冠章老人的家,只见门厅前白纸黑字的七单(一种记录死者祭奠日期的纸条)赫然出现在眼前,老战士刚刚去世了!遗憾笼罩了我的内心,又晚了一步啊。我们只好采访了他的儿子。在儿子眼中,父亲不是一个军人,而是一个郎中。王冠章老人因病退伍后,几十年如一日地在村里行医。村里人不太了解他的部队生涯,但却知道他是一个随叫随到的好大夫。过年过节有人生病,他也一样出诊,甚至守在病人身边几天几夜。关于平山团的事儿,他的儿子所知甚少,只听父亲说起过,带父亲他们打仗的王震将军记性特别好,头一天他看战士们在那里站队报数,第二天碰面就能叫上他们的名字!
天近正午,我们告别南庄,在路边简单吃饭后直奔20多里外的霍南庄村。李君放说:“下午咱们一定能采访到刘增英老战士,因为20天前我为老人拍照时老人还能自己走到院里呢,绝对不会再有遗憾的!”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