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永驻英雄魂:为老兵留下人生最后一张有尊严的照片
丰碑不朽在人间
其实,拍摄耄耋老兵也有“风险”。
2014年夏天,为了满足96岁老战士王国泰的心愿,李君放开车载着老人一同前往闫庄抗战烈士墓地,看望他牺牲的223名战友。抗战期间,他和战友们都是晋察冀军区五团的。到达墓地,老人颤颤巍巍地走到每个有名字的和没名字的烈士墓前,不禁回忆起当年的情景:有几位战友的尸体因为天热在拉回来的马车上就已腐烂,王国泰和战友们把裹着蒿子草的湿毛巾捂在嘴上,一边流泪一边掩埋。
老人越说越激动,最后泣不成声,哭倒在墓地的青草地上。李君放一看老人呼吸困难,急得直冒冷汗,如果老人有个三长两短该怎么向他的家人交代呢?他赶紧轻轻地把老人抱上车,直奔医院……
清明又至,我想在写完这篇纪念文章后跟李君放要几张照片原图。打开他的微信朋友圈,看到他又去山里祭奠老兵了。到了晚上,估计他已经从山里回来了,我才拨通了他的电话。
这次,他和张志平一起去平山蛟潭庄的深山里扫墓,祭奠老革命梁银兰的第一任丈夫赵三小。梁银兰老人抗战时是村里的妇救会主任,认识了驻扎在村里的晋察冀二分区部队的战士赵三小。恋爱几年后的一个寒冬,梁银兰找到正在易县打仗的部队,和赵三小结婚。新婚次日的傍晚,赵三小就在战斗中英勇牺牲。他出生在山西,是个孤儿,家乡那边已没有亲属。新娘子梁银兰就坐在丈夫的棺木上,忍着悲痛,冒着风雪,用牛车把他运回蛟潭庄安葬。新中国成立后,梁银兰调到北京工作,70年来每逢清明都回乡上坟祭奠,从未间断。去年年底,梁银兰老人去世。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