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25 13:23
(《党史文苑》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发布,请勿转载)
庐山位于江西北部,耸立于鄱阳湖、长江之滨,又名匡山、匡庐,相传因殷周间有匡姓兄弟七人结庐隐居而得名。庐山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誉,历代文人骚客吟咏不绝。毛泽东先后于1959年、1961年和1970年四次登上庐山,并欣然赋诗《七律·登庐山》和《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抒发深厚情怀和独特感触。毛泽东的两首庐山诗,曾被赋予过多的政治意味,充满神秘色彩。今天,我们揭示两首诗的来龙去脉,不仅能摆脱无限拔高的窠臼,真正回归诗词艺术审美,也有助于人们更理性地看待庐山的历史风云。
跃上葱茏抒诗情
关于毛泽东1959年第一次登上庐山的具体日期,有6月29日、6月30日和7月l日三种说法。据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写出版的《毛泽东年谱(1949—1976)》记载:“7月1日晨,在九江下船登岸,乘汽车上庐山,住180别墅(美庐)。”另外,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写出版的《毛泽东传》记载:“六月三十日下午,毛泽东一行乘船离开武昌,到达庐山脚下的九江已经是晚上十一点半了。第二天(七月一日)一大早,乘车上了庐山。”这两本书是依据档案材料编写的,因此,毛泽东7月1日登上庐山的说法,更值得采信。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