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命神器”走进北京地铁后 还要让急救知识成为“标配”
在公共场所配置AED时,应以第一目击者能在短时间内获取AED并赶到患者身边为原则。在正常室温下,心脏骤停4分钟后脑细胞就会出现不可逆转的损害,如果时间在10分钟以上,即使病人抢救过来,也可能是脑死亡。所以把握“黄金4分钟”进行抢救很重要。
专家建议政府主导设计AED布局网,构建AED网络和体系,对AED信息入网注册进行统一管理,并利用信息化技术绘制AED地图。同时建议政府明确AED安装应用的法律责任问题,推动AED相关法律条文的制定或修订计划。以政府为主导在公共场所配置AED,鼓励企业、个人的捐赠,同时也鼓励有条件的单位自行配置AED。
有人曾反映,虽然一些公共场所配备AED,但很难注意到AED具体位置。对此,专家建议放置AED时,应有固定、醒目标识,遵循科学安装要求,并定时、定人维护,确保AED设备的安全和实用,让大家在慌乱情况下,在抢救“黄金4分钟”内迅速找到AED。
让民众遇到突发疾病患者敢救会救
在今年的北京两会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全科医疗科主任王以新建议,各级教育机构应加强心肺复苏等方面的教育。北京市政协委员雍莉建议,AED应写明适用症,配备视频教学,反复播放,使旅客了解AED使用方法,以备不时之需。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