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健康要闻

“救命神器”走进北京地铁后 还要让急救知识成为“标配”

科技日报  2020-11-16 08:30

自动体外除颤器(AED)是极其安全、极其简单的“救命神器”,但绝大多数人都不认识它。因此,在公共轨道交通配置AED后,还要普及AED的使用方法,引导民众遇到突发疾病患者时敢救、会救。

据报道,北京市自10月27日起启动轨道交通车站配置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工作,目前部分站点已完成配置。预计2022年底,北京市所有轨道交通车站将实现AED设备全覆盖,一线站务人员培训取证率达80%以上。

为什么要在公共轨道交通配置AED?除了完善配置,还要采取哪些措施以发挥AED最大效果?

抢救院外心脏骤停患者是难题

在弄清楚AED的用途前,需先了解什么是心脏骤停。

正常情况下,心脏通过有节律的搏动向全身供血。然而,当心脏部位的肌肉不能同步收缩并代之以蠕动样颤动时,心脏的泵血功能就会丧失。若这种颤动不及时消除,很快会导致心脏停搏,继而引发心脏骤停。

当有人出现心脏骤停时,及时抢救非常重要。有数据显示,抢救时间每延迟1分钟,患者生存率会降低7%至10%。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徐峰教授表示,全球因心脏骤停导致的猝死人数排在首位,我国心脏性猝死年发生率为41.8/100000人,院内生存率为9.1%,而院前生存率仅为1.3%。

下一页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时刻新闻

热点推荐

热门图集

健康>健康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