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5 08:12
在采访过程中,王少桐发现这位平凡至极的总司令说话“缓慢而很有力,态度是沉着而刚毅,言语间很少含有理论,好像一句话的出发点,都根据着事实上的体会或经验”。经过与朱德以及彭德怀一天的会谈,再与之前初见他们时的感受进行对比,王少桐感叹道:“他们起初给我的平凡印象,已经给不平凡的谈话、特殊的风度完全冲散了。的确是的,世界上有许多不平凡的人,常常在一副平凡的外表下隐藏着。”
郎晓:论穿的衣服,记者比总司令华贵
1938年1月,战地记者郎晓来到八路军总部,对朱德进行了一次专访。此时的中国,全面抗战已经爆发,日本侵略者凭借军事上的优势,对华北、华中、华东等地展开了大规模的进攻,太原、上海、南京、杭州等地相继沦陷。以山西为例,日军攻占太原后,晋北敌军增加到4个师团,在东线分3路进犯和顺、辽县,西路由交城出兵进犯文水,山西局面势如累卵。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下,中共注重发展与晋绥军的友好关系,双方先后配合进行了平型关战役、忻口战役等,在迟滞敌军进攻、协同打击敌人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有益经验。
郎晓为“明了局势变化情况,赴山西前线视察,往访各军事将领”。一天早晨,郎晓徒步走到县城10多公里外的八路军总部,很顺利地见到了总司令朱德。朱德在一间“不及方丈”的房间内会晤了记者。朱德向他解释自己要参加一一五师举行的军民庆祝新年同乐大会并发表讲话,因此希望将采访改到晚间,并建议他提前拟定好谈话大纲,同时朱德还邀请记者参加同乐大会。
郎晓对朱德的神貌并没有过多的描述,但是他记录的一个小片段却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朱德的品格。司令部为受邀参加同乐大会的记者准备了一匹马作为代步工具。起初,记者对这一小事的想法是:“也许是夸耀他们抗战胜利,特别给记者预备了一匹从战场上俘虏过来的枣红马,这匹马高而大,不是士兵扶助我,我得作很大的难。”而当郎晓骑马来到会场时,却遇到了一件令他尴尬的事:他被蜂拥而来的群众误认作了朱德,人们纷纷挤上前来要仰瞻总司令的尊荣。这是因为“论穿的衣服,记者比总司令华贵;论骑的马,记者比总司令的马高大”。当人群的视线集中在记者身上时,让他感到的“是一种责备,面目发热,如果地面有空隙,非投身钻进去不可”。对此,郎晓解释道,他的羞愧并不是因为没有当总司令,而是自己服装的阔绰,尽管这种阔绰比都市的大人先生们逊色,但在包括朱德在内的刻苦耐劳的革命将士面前,实在是一种绝大的耻辱。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