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法治

情系百姓冷暖 司法护航民生

人民法院报  2021-02-23 09:42

原标题:情系百姓冷暖 司法护航民生

“借助家事调解员等各方社会力量解决家事纠纷,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下沉优势司法资源,搭建家事纠纷缓冲平台,实现诉前调解与诉讼有效对接。”全国人大代表温菲提出,家事纠纷背后存在着复杂的情感、心理等因素,建议通过引入家事调解员的方式参与家事纠纷的解决,使“家务事”的处理在司法程序上更趋于科学化和人性化。

全国人大代表黄久生关注对家事案件当事人的心理进行测试和干预。他建议,选派具有婚姻经历、熟悉婚姻家庭案件审判业务、掌握相应社会心理学知识并善于做群众工作的法官组成专业审判团队,强化心理咨询在家事审判中的疏导作用,找出婚姻问题的心理根源,助推纠纷的化解。

自2016年以来,最高人民法院一直致力于推动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改革。各地法院积极创新家事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探索建立健全家事案件心理辅导干预、家事调查、离婚冷静期、诉前调解、离婚证明书、案后回访等制度,进一步丰富了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

全国政协委员李生龙提出,要深入推进家事审判改革,依法保障未成年人、妇女和老年人合法权益,发挥家事审判的诊断、修复、治疗作用,促进家事纠纷柔性化解。健全预防家事纠纷“民转刑”工作机制,针对当事人情绪激动、言语极端、行为过激等情形,及时启动安全风险隐患评估程序,加强特殊敏感案件应对措施,避免极端事件发生。

上一页下一页

简版彩版触屏版

Copyright © 2014 Peopl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