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招聘调查之三监管:网络招聘频涉刑事案件 平台如何把住审查关
此前,记者在对网络招聘平台进行实测时发现,百姓网、赶集网、36招聘、抖聘、上啥班不需要提供前述材料即可成功发布招聘信息。自称卓博人才网的工作人员表示,无营业执照付费成为会员后可提前发布职位。自称一览英才网的工作人员表示,签订付费合同附加名片可开通招聘服务。
《规定》明确,从事网络招聘服务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未依法履行信息审查义务的,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无违法所得的,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违反《规定》,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北京云嘉律师事务所律师赵占领指出,《规定》生效后,网络招聘平台没有尽到审查义务,将受到上述相应处罚。
“审查材料中有一项是营业执照,如果用人单位提供假执照,平台没有查出来,就是没尽到审查义务。但如果用人单位盗用其他公司的营业执照,平台是很难查到的。”赵占领说。
以个人名义在百姓网成功发布职位。网页截图
社交平台发布招聘信息,法律如何约束?
“工厂招聘,男女不限,包吃住……”醒目字样搭配工厂忙碌的生产画面,类似短视频不时出现在手机上。记者浏览发现,除网络招聘平台外,社交平台上也有不少以公司或个人名义发布的招聘信息。实际上,这类平台已多次出现在裁判文书中。
上一页 | 下一页 |